这一天。
这一天,崔氏早早t就带着顾一昭一起上车往京郊的清净山而去,一副认真架势,捎带着连顾一昭都被感染得有些紧张。
下车后对方已经候在了山门处,上官夫人比崔氏大个十几岁,相貌不够美艳,堪称端庄雍容,身上简单簪一副乌檀木发簪,不显山不露水,但身上穿那一套衣裳的料子却是宫中才新得的布料,显然这就是世家的穿衣风格:轻描淡写中流露出一丝富贵,虽然没有暴发户的浮华但不经意露出底蕴让围观者自己心生尊重。
顾一昭在看她,她也在打量顾一昭,扫视一眼后在心里微微点点头。
一行人微微契阔了几句,就一起进山门爬山去庙里烧香。
山道崎岖,两位夫人带着婆子丫鬟,一路拖长了队伍,上官家上到夫人下到婆子都在暗暗观察这位五娘子。
上官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世子,将来注定要袭爵,婚事也早早由公公与丈夫商议,她插不上什么手,因此这回找小儿媳就打定了主意要找一个自己满意可心的。
一见顾家五娘子,先从外貌上满意了:个头高挑,骨肉匀称,肤色雪白,脸颊红润,脸不仅貌美而且透着雍容,下巴匀停,相书里说这种是有后福的富贵气象,最难得的是看着毫无戾气,眉目清澈,不偏不斜,一看就知道心底端正没有什么心眼,不是那等四处煽风点火唯恐家宅不宁的搅家精。
风一吹露出她衣裙下的大腿,看着结实有力,再听她一口气爬了几十级台阶不喘气,上官夫人就更满意了:这女人家健壮了好,气血好血气旺,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至于庶出嘛……上等人家是只看爹娘一方即可,你娘是公主,你爹就算是马夫侍卫也无所谓,你爹是天子,你娘就算是个杂役又如何?中等人家看重亲娘的嫁妆和外祖父家资源,可卫国侯府也算是老牌爵位,家中钱财不缺,只要不谋反的话权势也不缺,所以她挑小儿媳妇就不怎么挑门第:再怎么还能高过侯府?也就国公爷和皇室公主了。何况这位还是位乡君,配自己儿子绰绰有余。
她儿媳则是关注旁的:这位五娘子看着性情平和,听她适才处理自己婢女与庙祝之间的小纠纷也看得出来她不一味偏袒自己人,可见明事理。
世子夫人很满意:她作为未来的侯府掌家人自然希望未来妯娌好相处,万一弟媳挑唆小叔子在家斤斤计较,只怕整个侯府都要鸡犬不宁。再者这位妯娌是庶女,气势上就比自己弱一头,更方便唯自己马首是瞻。
等走到大相国寺正殿上完香火后,上官夫人与儿媳世子夫人对视一眼,都对顾一昭很满意。于是世子夫人笑着招呼顾一昭:“听说大相国寺后山有片海棠花开得正好,可要一起去看?”
顾一昭就跟崔氏打了个招呼,一起去后山看海棠花。
崔氏尚在佛前虔诚祈愿。
曦宁回了范阳后先是为亡夫守孝,随后在当地开设了女子书院,有了范阳卢氏庇护和她的学识,这书院也开得有声有色,居然渐渐在附近打出了些名气。
可这半年赵飞鸾主政范阳,居然与二娘子走到了一起
要说这个女婿人选崔氏自然是极为满意:当初她给云英未嫁的二娘子筹谋未婚夫婿时就看中了赵飞鸾。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居然又成了自己女婿。
可是人家愿意吗?
元凤一时在京城打转,听说三皇子被杀之事也与她有些瓜葛,一时又去了泉州坐了洋人的船去了海外,爹娘却毫不阻拦,另一个儿子大龄也未婚嫁,看爹娘做派就知道极其开明,甚至开明得有些过了头。
可再开明还能让儿子娶个二嫁的寡妇?
崔氏心里没谱,即使她与赵家关系再好,都不敢打这个包票,甚至都不敢去询问一句,唯恐坏事,一怕伤了两家和气,一怕搅坏了一对有情人。
再说了就算两情相悦,两家父母也愿意,这范阳卢氏愿意吗?崔氏倒不在乎他们意愿,只是知道女儿将书院看得重,这书院能建造起来多亏了范阳卢氏的庇护,女儿要是再嫁惹恼了范阳卢氏,他们捣乱怎么办?到时候书院办不起来,女儿心血付之一空,到时候又惹得她伤心怎么办?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崔氏开导别人时要告诫别人不要为没发生的小烦恼困扰,可轮到她最爱的女儿时也难免方寸大乱,杞人忧天了起来。
清净山是一座石头山风化而成,因此山景中既有怪石嶙峋又有土地滋养出来的草木葳蕤,很有参差感,顾一昭和世子夫人在山间行走,只觉心旷神怡。
世子夫人言语间都在闲谈,可却在暗暗了解顾一昭为人,譬如喜欢什么花木、平日里在家做什么、读书是什么品类之类的闲话。
在听说顾一昭喜欢梅花,平日在家帮着母亲管家,自己也会插花、点茶、围棋、读书,读书也多读地理小品文时暗暗点头:风雅好学,是大家闺秀的做派。
顾一昭也聊了些话题:世子夫人平日里最喜欢什么口味的茶、平日里有什么消遣,旁敲侧击了解些府上的人文背景,免得以后嫁过去两眼一抹黑。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