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写了那么久的作业,胳膊肘和腰都酸软疲惫,靠着舒服柔软的座椅,谢清砚神思飘飞,想着想着,困乏逐渐席卷身体,睫毛压着千钧石往下沉,不多时就昏昏欲睡。
均匀绵长的呼吸声传来。
宿星卯再度扭过脸,眼睫遮掩眸光,悬停在她的脸上。
静静地看着她,抬起手,指尖拨弄过长快扎进眼睛里的刘海,一根根抚正,不知哪个动作不小心,还是窗外忽然喧嚣的喇叭声惊扰了她。
“干嘛呀?”谢清砚猛然掀开眼,刚只苏醒的猫儿,眉毛先扭起,清漾漾的蓝光里,尽是警惕。
宿星卯抿唇,动作滞在空中,手顿住,就要收回。
却被她一把拉住。
在看清是宿星卯后,谢清砚绷紧身体霎时放松了。
她将他的手臂扒拉过来,宿星卯人长得高大,丰肌薄骨,臂膀却并不粗壮,她像搂住一个长长的萝卜玩偶,将那截手臂当枕头似的囫囵抱进怀里。
身体又在座椅里不安分地扭动几下,寻了个更惬意的姿势,眼皮便如百叶窗般,开开合合,啪嗒着慢慢闭拢,直到他清晰的轮廓变成光里一道模糊的剪影。
“我困死了,让我睡一会儿,到了叫……”谢清砚嘴里嘟囔着,像含着块棉花,声音咕哝成浆糊,咬字不清。
话还没说完,又再次跌入梦乡。
宿星卯知道,谢清砚睡觉喜欢抱着玩偶。
她那张宽大的床上一半睡自己,一半堆满各种可爱的毛绒玩偶,满满当当,各式各样,不止床、连飘窗也占满,睡着时也会把自己蜷成团,无论是必须要拥抱着什么,还是虾子睡姿,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她心底总还偷偷盼着,某个清晨,张弗兰会从遥远的法国回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一家叁口还会和她并排躺同在一张床,叁人看着川版《猫和老鼠》,假老练和风车车滑稽的动作配上俏皮的方言,逗得满屋笑声不断。
说起来有些可笑,谢清砚时至今日,仍会反复梦见很小时候的事。大约四岁那年,父母尚未离异。
某个远到数不清的仲夏夜晚,父亲在紫藤花架下扎了个秋千。
饭后,碗筷刚撤下,谢清砚便飞跑过去,一溜烟的,一屁股坐稳,像怕谁同她抢,小手紧紧攥住粗糙的麻绳。
她自小就会撒娇,黏人得紧,一定要爸爸妈妈一齐来推她。
秋千高高飞起,心仿佛也要跟着飞出来,紧张得要叫出声来,凉凉爽爽的风直灌进心口,畅快得无以复加。
身体荡起来,轻飘飘的,化成一朵绵绵的云,要随风飞进远天的霞光里,飞进澄黄的月晕里,与一闪一闪的星子撞个满怀。
好像一抬手,就能捧住满掌星光,又从指缝间簌簌漏下,满逸出去。
落进眼,也亮晶晶。大叫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抓到星星了。”
童言无忌,听得摇头发笑。母亲支了把竹简凉椅,一落座就前摇后晃,吱呀吱呀响,她慢条斯理地剥着邻居送的大石榴,指尖捏住黄红厚实的皮,用雪亮的小刀在顶端划开个四方口。
轻轻掰开,石榴子红玉似的,一颗接一颗,哗哗滚进搪瓷碗中,晶莹剔透,鲜红欲滴。
父亲嚼一嘴说好甜,手捧了把也要喂谢清砚,她偏头不吃,再甜也嫌难吐籽。
那时宿星卯尚未搬来,隔壁住着一对上了年岁的老夫妻,邻居老婆婆杵着木拐杖,和老爷子互相搀扶着,饭后消食,正从半山腰散步回来。
父亲从屋内端来一个小篮子,里头装着前日去乡下新摘的青梅子,投桃报李,分了大半给两位老人家。
谢清砚好奇地伸长颈子,吵闹着非要拈一颗来吃,咬下去“咔嚓”一声,脆响脆响,酸涩的汁液立刻盈了满口,酸溜溜又带点儿苦涩,怎么也品砸不出一丝甘甜,一张脸皱成苦瓜样,呸呸几声连说不甜不好吃。
谢锦玉捂嘴微笑,说要把它做成糖渍脆梅就清甜了。
张弗兰接过话头,讲起儿时偷用青梅腌酒,醉倒在院里酣睡整夜,到第二日脸颊还烧得发烫。
“就红得像这碗石榴籽儿,”他指着白瓷碗信口胡诌:“我便谎称发了烧,光明正大逃了一天学。”
谢锦玉气得拿手轻捶他一下,嗔怪:“有你这样当爹的,又要教坏砚砚。”
天渐凉夜渐深,她瑟瑟打起哈欠,母亲拉她进屋睡觉。
风还呼拉拉吹着,乌云蔽月,怕要下雨,父亲一盏一盏关掉院子里的昏黄小灯,天上闪亮的星子也跟着灭了几颗。
洗漱入睡也离不得人,眨巴一双大眼睛,要当世界最亮的电灯泡,横亘进二人世界,睡在父母中间。
那时的爸爸妈妈满心满眼都是她。
谢锦玉会把她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她的脑袋,拍拍她的背,爸爸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法国童谣,温柔动听,像夏天的风一样暖融融,温声细语地哄着她,乖乖宝贝,快快睡着。
好幸福。
长大后幸福就变成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