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他谈判最有利。
反而是谢况总摸不透谢宜瑶。
虽然有关于婚事的争吵,但谢宜瑶毕竟还是答应了京口之事,谢况心情好了许多,还留她在宫中用了午膳。
出宫前,谢宜瑶没有忘记去显阳殿给司砚带话,顺便和三皇子和四皇子说了几句话。
至于那个太子妃的名单,她虽然没有和贵嫔谈论上面的名字,却把上头的几家人记牢了。
……
过些日子就要动身去京口了,谢宜瑶还有几个问题必须在此之前先要解决。
这日一早,谢宜瑶便差人给裴贺传信,叫他动身去石城寺找她。
裴贺伤得不重,退烧之后恢复得很快,只是保险起见,这些日子仍然在长干里的宅院休养,谢宜瑶也极少去亲自探望他。
想当年在危急时刻,谢宜瑶答应裴如之会替他除掉一名皇室宗亲,也并非只是用来诓骗他的话,那个时候她已经开始想着要如何除掉谢况了。
阴差阳错之间,这件事被他的儿子亲手完成,也算没有违背他当时的承诺。
只是在谢宜瑶心中,裴如之的死还是她和裴贺之间的一道坎,就算裴贺跨过去了,谢宜瑶也仍然没能跨过去。
扪心自问,若是有人直接除掉了谢况,她也不可能毫无芥蒂。
虽然在谢宜瑶的心里,谢况是她的仇敌,但常人不会想到女儿和父亲会是这种情况。
说不定,有人想要对付谢况,还会拿她开刀呢。
裴如之不就是这样的么?
所以,谢宜瑶不愿意相信裴贺当真能完全忠于自己,即使他和裴如之的父子情也很淡薄,即使他宁愿负伤也要完成她给他的任务。
即使平心而论,这些年来,他们确实越来越熟稔。
谢宜瑶提前一天让公主第上备好了车马,因此很快就能出发了。
在等裴贺到来之前,她还有件事要在石城寺做。
这段时间她一直忍着没去石城寺,同样是为了避嫌,谢冲说她和石城寺勾结,虽然没能坐实,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波及的。
可这样下去反而要让谢况疑心,毕竟她这几年和石城寺一直来往密切,如果突然断了联系,反倒像在掩盖什么。
那日慧净告诉她,为袁盼供灯的人已经有了些眉目,只是当时的情形下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需要她专门到石城寺去一趟。
这几年间,谢宜瑶亲自看着石城寺的香客越来越多,和咸宁二年相比,已经是两模两样了。
谢况先前也曾亲自到石城寺听过经,那之后,石城寺更加热闹了。
这些年石城寺新建了不少新的佛堂和佛塔,其中也有谢宜瑶的支持。
谢宜瑶庆幸她和石城寺结交得早,要是现在再攀关系,实在太晚了。
她昨日就和石城寺这头通了消息,说今天要来,否则,他们都未必能抽出空来招待她。
“贫道等候公主多时了,还请殿下移步。”
谢宜瑶跟着慧净走向供灯的地方,这条路谢宜瑶很熟悉,她已经走过许多次,早就记在了心里。
慧净事先已经将此处的闲杂人等打发走了,宽敞的屋子内,唯独留下一位比丘尼。
看见她,谢宜瑶有些吃惊:“敢问高僧,这位是?”
“法明乃是敝寺的第一位比丘尼,如今皈依佛门已经有十余年了。”
谢宜瑶和法明行过佛门中礼,慧净则在一旁介绍道:“当年那位为先皇后供灯的女郎,不仅只有贫道一人见过,殿下且听法明道来吧。”
谢宜瑶道:“这位尼师,我似乎有些熟悉。”
法明不疾不徐回答:“贫道去年曾在宫中为妃主门讲经。”
谢宜瑶这才想起此事,当时她也在场,只是听着听着,魂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正是因此,贫道才能记起那位给先皇后供灯之人。”
谢宜瑶心思灵敏,当然听出了法明的话中意:她在后宫讲经的时候,认出了为袁盼供灯的人。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