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身处那样的时刻,林知韫对待她,却依旧用尽了全部的耐心与温柔,不曾将半分负面情绪倾泻在她身上,甚至未曾对她吐露过一句重话。
想到这里,陶念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早已天翻地覆,像下起了一场雨,一滴一滴,把心都浇得透湿了。
不对。那桩婚事的泡汤,对当时的林知韫或许是雪上加霜,但于自己,于她们之间,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此,她的愧疚中又混着一丝庆幸。
如果……如果当时林知韫真的踏入了那场婚姻,自己这点懵懂又炽热的情愫,恐怕真的会永远失去见光的可能,最终沉寂在岁月的尘埃里。
她们的人生轨迹,大概会就此彻底偏离,再无交汇的可能。
她仿佛看到无数条命运的线,那些看似不幸的遭遇、痛苦的别离,此刻回望,竟都微妙地交织、牵引着,最终将她们重新推到彼此面前。
分离与靠近,痛苦与守望,一切仿佛都在冥冥之中。
“我那时……从未敢想过,此生还能有幸,真正与你相爱。”林知韫缓缓地说,眼底却漾开绵长的柔情。
“我也是。”陶念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
她望向屏幕中这张清冷的侧影,若不是自己拼尽全力考了回来,若不是那一点不甘和执着支撑着她穿越人海,再次站到林知韫面前。她们的故事,或许真的就在那个夏天的升学宴后,彻底画上了句号。
就像两条线短暂相交,随即各自天涯,此生再无瓜葛。
那些无人诉说的委屈、那些不被理解的坚持,那些深可见骨的伤痕……就会如同无声的枷锁,伴随着这个执拗的、宁愿画地为牢也不愿走出的林知韫,一年又一年,直至生命的尽头。
而她,甚至不会知道,有一个人曾那样沉默地、独自承受了这一切。
“幸好,”她抬眼,目光灼灼,“我回来了。你的以后,所有好的、坏的,我都不会再缺席。”
林知韫静静地听着,她没有立刻回应,只是伸出手指,极轻地、仿佛无意识地,碰了碰屏幕上陶念脸颊的位置。
陶念看着屏幕上那只修长的手指,以及林知韫眼中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温柔,她没有说话,只是下意识地,也将自己的指尖轻轻贴上了屏幕里林知韫的手指所在的位置。
隔着冰冷的玻璃,两人的指尖在虚拟的空间里“相触”了。
她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里的对方,看着对方眼中自己的小小倒影,听着彼此通过麦克风传来的、轻柔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知韫才缓缓收回手,指尖微微捻了捻,仿佛在回味那并不存在的触感。她抬起眼,目光更加柔和,也更加坚定。
“嗯。”她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安宁,“我等你。”
她没有说“好”,也没有说“谢谢”,而是“我等你”。
这三个字,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确定的期待。它意味着,她们已经拥有了确切的、可以共同奔赴的未来,而不再是不确定的奢望。
陶念的嘴角再也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带着泪光的、极其灿烂的笑容。
“很快。”她用力地点点头,声音里充满了雀跃和力量,“我很快就回去。”
两天后,陶念拖着略显疲惫却难掩兴奋的步伐回到家,打开门,温暖的灯光和一股诱人的饭菜香瞬间将她包围。
她抬头,看见林知韫系着那条素色围裙站在门口,眉眼间带着浅浅的笑意,柔声说:“回来了?洗洗手,准备吃饭。”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两菜一汤,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食材简单,却色泽鲜亮,搭配得宜,却能够让陶念心心念念的这一桌饭。
以前自己生活的时候,林知韫总是习惯于用外卖和简餐应付自己,厨房里总是缺少烟火气。
而如今,她不仅愿意开始做饭,还会在买菜时下意识地考虑营养均衡,在翻阅菜谱时琢磨着“这道菜念念会不会喜欢?”、“下次是不是少放点油?”。
看着食材在锅中慢慢变成佳肴,嗅着空气中弥漫的、带着“家”的意味的香气,一种踏实而绵长的幸福感,随着那袅袅炊烟,一丝丝、一缕缕地,悄然蔓延至心口最深处,将那里填得满满当当。
原来,爱一个人,就是会不自觉地,想把世间所有的好都给她。
而这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最能动人情。
随后的两周里,陶念在为面试做最后的准备,林知韫也开始四处投简历。
她开始主动地搜寻、审视,期待着在锦城,与陶念共同构建一个稳固的未来。
于是,陶念通过面试没多久,林知韫也收到了锦城未来教育实验学校的offer。她点开附件,看到学校简介中那句核心理念“去分数化,关注个体生命成长”时,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这短短一行字,像一道光,穿透了她从业多年来在僵化体制中感到的种种无力与困惑。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