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年从所看情报之中对他的了解,他不太可能就这么吃下这个哑巴亏。”
“毕竟这一次,他的名声已经全臭了,比周绪还要更臭。”
周绪杀了大儒顾文川,便已经得罪了天底下许许多多的读书人,而韦全忠做的事情,明显更加过份。
就现在的局势而言,除非这位韦大将军,突然实力暴增数倍,强行凭借武力值一统天下,否则他真正争天下的胜率,已经…低到可怜了。
杜谦给李云添了杯茶水,低声道:“我希望,他能坚持得久一些。”
李云看着杜谦,沉声道:“是要坚持得久一些,将来还要寻他,报杜尚书的大仇。”
二人聊了许久京城里的事情,李云才起身离开,临走之前,他看着杜谦,开口道:“杜兄,过几天我要离开金陵,去各个军营巡视一圈,看一看新兵的情况,估计要大半个月,或者更久,才能回来。”
杜谦无奈,低声道:“那好,我这几天,开始从府公手里接手政事。”
李云微笑点头:“陶先生那里,杜兄也帮着安抚安抚,等我从军中回来,这一次金陵文会,便可以开始了。”
…………
因为各个军的征兵工作,已经在悄悄进行之中了,尤其是周良所部,因为就在金陵附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等同于江东小朝廷的禁卫军。
而这一次征兵工作,一半的量要落在周良身上,从他这里征收大量新兵,训练两三个月之后,再整编进入其他各个军中。
算是新兵的摇篮了。
这样做自然是有好处的,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离李云远一些的军队自成势力。
整个江东,也因此会浑然一体,不会有太多割裂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云也必须要常去各个军中看一看,转一转,至少是跟那些新兵混个脸熟,与当初缉盗队的兄弟们联络联络感情。
他的这趟出门,从周良所部开始。
在周良军中,待了整整八天时间之后,李云才再一次动身,先是去了李正军中,然后从李正军中北上到了钱塘,在钱塘军待了四五天时间之后,他从钱塘北上,到庐州看了看陈大,又从庐州往凤阳去,最终在凤阳军待了三天时间之后,才动身南下,返回金陵。
这么一大圈,花了他大半个月时间,等到他回到金陵的时候,金陵文会的初筛,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
李园之中,杜谦跟陶文渊一起,把一份名单,递在了李云面前,陶文渊开口道:“府公,这一次来参与金陵文会的,有千人以上,我与十一郎一起出了试题,花了十来天时间,才初筛出了这些人。”
他看着李云,问道:“府公,文会下面要做什么?”
“要考试。”
李云看着手里的这份名单,笑呵呵的说道:“二位辛苦,这名单就放在我这里,下面的事情,我亲自来做。”
“考试?”
陶文渊有些吃惊,问道:“文会,不应该是以文会友吗?”
“以文会友,难分高下。”
李云笑呵呵的说道:“还是考试来的直接,能分出个一二三出来。”
陶先生觉得这话有理,于是又问道:“府公准备考什么?”
“考七科。”
陶先生有些好奇,问道。
“哪七科?”
李云满脸笑容。
“礼吏刑工户兵,还有一个大科…”
“实务。”
收人心
如今的江东,距离一个国家,只差改名了。
不过,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如今的江东,因为人手短缺,李云只派出去了有限的几个刺史,多是先前跟着他的几个文官,或是他妻族的亲戚。
但是,江南东道就有二十个州,淮南道李云也掌握了六个州,算上江南西道已经拿下来的几个州,如今李云手底下,其实是有三十个州郡左右,而真正直接控制的,不到十个。
其余二十个州,用的都还是大周的官员。
而且,即便是他直接控制的州郡,官员升迁体系其实也没有建立起来,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他效率慢,而是因为他起家时间还太短,大多数官员,都还没有达到晋升周期。
但是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
所以,李云需要一批,完完全全从“江东体系”之中成长起来的新人,来一点点替换掉大周朝廷的臣子。
这并不是说,原先大周的那些官员就彻底不用了,这些人如果能够斩断与大周之间的联系,至少在李云面前要表现出这种态度,那么就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李云自己的人,也要尽快扶持起来。
整整三十个州郡,州郡下面还有县,意味着李云现在手底下缺人,而且是非常缺人。
这三百个被初筛出来的江南读书人,对于李云来说就是很好的资源。
第一版主